金年会·(中国)金字招牌,信誉至上
行业资讯
群像 吴卓颖 钟欣琪:剧本杀乌托金字招牌诚信至上邦世界——推理、社交与热爱
时间: 2024-05-29浏览次数:
 金年会金字招牌2022年5月4日,北京大学第二教学楼的一间多媒体讨论室里,一场以刑侦探案为主线名玩家沉浸于各自的角色中,经历了一次截然不同的人生。  时间倒回下午2点30分,DM(游戏主持人)“肥宅龙”来到教室,将每位玩家的剧本分别放在6人长桌上。他在长桌外落座,最后一遍整理本场剧本杀即将用到的“线索卡”和其他材料。  下午2点50分,6名玩家从各处陆续赶来。他们有的是玩过数十上百次剧本杀的“

  金年会金字招牌2022年5月4日,北京大学第二教学楼的一间多媒体讨论室里,一场以刑侦探案为主线名玩家沉浸于各自的角色中,经历了一次截然不同的人生。

  时间倒回下午2点30分,DM(游戏主持人)“肥宅龙”来到教室,将每位玩家的剧本分别放在6人长桌上。他在长桌外落座,最后一遍整理本场剧本杀即将用到的“线索卡”和其他材料。

  下午2点50分,6名玩家从各处陆续赶来。他们有的是玩过数十上百次剧本杀的“老油条”,有的则是刚刚入坑的“小萌新”。有些已经一起打过好几个本(打本,指玩剧本杀),甚至成为了剧本杀外的好朋友,一落座就热切地聊起天来;有些则是完全的陌生面孔,在欢声笑语中显出几分拘谨。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月光下的持刀者》。我是DM肥宅龙。咱们这是个硬核推理的本,体量比较大,细节比较多,大家要多注意自己本里面的细节。大家尽量把自己代入角色,以第一人称完成游戏,不要出现‘剧本’二字或者其他场外话题;如果有‘小剧场’和沉浸环节,希望大家能认真扮演。

  大家不要用一些‘贴脸’发言,比如我要是凶手我就退学,我就从这里跳下去之类的。还有大家不要通过一些场外信息来判断一个角色是否是凶手,比如你之前跟他打过本,他拿到凶手了会脸红,说话结巴了金字招牌诚信至上,不要这样发言。大家还是要用证据和线索来锤人。

  好,现在请大家打开手边的剧本,阅读至‘未经主持人允许,请勿翻开下一页剧本’。”

  肥宅龙打开桌边的小音箱,悠扬而神秘的交响乐开始在屋子里流淌。玩家们纷纷翻开剧本,此刻,他们不再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大学生,而是“陈宏”“范仁”“李克”“何听雨”“高析羽”和“马蓓蓓”——他们或是赌鬼和混混,或是律师和警察,却共同被卷入一桩涉及十余年前旧事的都市谋杀案中。

  扑朔迷离的真相,严丝合缝的推理,百转千回的情感,让人体验并沉浸于别样的人生,这或许正是剧本杀的迷人之处。

  近年来,一种名为“剧本杀”的社交类游戏迅速流行开来,风靡于以18—30岁的年轻人为主的各年龄段消费者中。有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消费者偏好的线下潮流娱乐方式中,前三名分别是电影金字招牌诚信至上金字招牌诚信至上、运动健身和剧本杀。

  剧本杀最早叫“谋杀之谜”,起源于欧美的派对游戏。玩家(一般为5-8人)扮演剧本中的角色,在DM的引导下围绕剧情进行交流和互动,交换各自的剧本内信息,并且集体搜查线索(又称“搜证”)、展开推理(又称“圆桌讨论”),最终还原人物关系、找出故事真相。一场剧本杀一般分别有两至三轮“搜证”和“圆桌”,交替进行。早期剧本杀多以案件推理为主,故事中有一个或多个凶案,部分玩家是凶手,需要隐藏自己的身份,其他玩家则需要找出真凶,并还原犯罪动机和作案手法。

  “高析羽”、“陈宏”和“范仁”(下文均使用角色化名)都是剧本杀的老玩家了。他们记得,剧本杀线年。“之前最火的还是狼人杀、三国杀。我觉得是《明侦》把剧本杀给带起来了。”2016年3月,芒果TV推理类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第一季播出后爆火,迅速“带飞”了方兴未已的剧本杀行业。到了2020年底,剧本杀市场已经突破“百亿”规模。

  今天的剧本杀脱离了过去“凶杀案件+推凶”模式的限制,发展出情感本(以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为主)、沉浸本(需要玩家的演绎和沉浸)、机制本(剧本内置小游戏)、阵营本(角色间有阵营区分,彼此对抗)、欢乐本(剧情或环节设置爆笑有趣)、恐怖本(包含血腥恐怖元素)、硬核本(以复杂烧脑的推理故事为主)等多种类型。

  喜爱剧本杀的玩家们构筑自己的小圈子,也自然形成了内部交流的一套“黑话”。玩家们用“开车”指代玩剧本杀,“拼车”指和其他人一起组剧本杀局,“跳车”指原本答应来玩剧本杀的玩家临时有事放了鸽子,“扶车”指主持人在游戏无法顺利推进的时候加以提示和帮助,“翻车”则意味着整场剧本杀没能正常进行。

  游戏中的角色位置除了DM还包括OB(不参与游戏的旁观者)、NPC(真人道具)、“白人”(角色中绝对清白的好人)、“扛推位”(剧情设计中引导替凶手背锅的人)……玩家被分类为“推土机”“菠萝头”“水龙头”——“推土机”一心还原真相、注重逻辑推理、严谨硬核,“菠萝头”在剧情中很难获得情感共鸣、泪点很高,“水龙头”则情感细腻、泪腺发达。高析羽和陈宏就觉得自己是个“没得感情的盘本机器”,与之相反,何听雨是个共情力极强的“水龙头”,常常在煽情片段哭得稀里哗啦。

  “谜圈剧本杀”APP是剧本杀玩家社群内部交流的基地,在这里玩家们可以自由地组局、“拼车”、“找车友”,也可以获得各大剧本杀门店的信息;用户们还会对剧本进行评分,形成自然榜单——就像豆瓣的“书影音”那样。

  对圈外的人而言,剧本杀爱好者们对它的痴迷或许有些不可思议。在《月光下的持刀者》的6位玩家中,最资深的一位已经玩过近百场,问及打本频率他的回答是“主要是看平时有没有其他事要忙;如果是在假期里,我可以每天一场”——现在的剧本杀少则四五、多则七八个小时,就连十小时以上的也屡见不鲜。而作为本场游戏的DM,肥宅龙至今已经打了两百多个剧本,可谓阅本无数。

  剧本杀为肥宅龙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说自己对剧本杀的关注,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对推理小说多年的热爱。他看过各种推理作品,在剧本杀中,他不仅能在一定时间内集中体验侦探的快感,还能身临其境体验情节的紧张刺激。狼人杀、桌游爱好者范仁是最早接触剧本杀的一批人,“我就是把它当作解谜游戏玩的,可以边娱乐边推理”。

  身处爱恨交织、跌宕起伏的剧情,玩家可以体会到百味人生。在李克看来剧本杀就是一次角色扮演,不仅在思维和逻辑上,很多时候还要求玩家在情感上代入角色。如今的剧本杀也越来越注重玩家的沉浸感,最常见的是在几幕剧本中插入需要玩家亲自演绎的“小剧场”,一些店家会为玩家安排角色化妆和换装,甚至还会提供符合主题的场景,也就是“实景剧本杀”。

  肥宅龙体验剧本《金陵有座东君书院》时整整从上午十一点玩到凌晨两点,但沉浸其中的他完全没有感到疲惫,反而十分投入和感动,“跟着他像过了一辈子”。打完《群星》之后,何听雨心里的难受感持续了很久,“最后我们才知道它是讲美国‘挑战者’航天飞船失事事件的,我是真的代入那个角色了,后劲很大。”

  剧本杀独特的互动性让其成为年轻人社交的重要渠道。原本互不相识的一群人因为一个故事结缘,本就熟悉的朋友们也可以在其中享受团聚和欢笑。高析羽第一次接触剧本杀就是刚上大学的时候,新同学们选择一起打剧本杀来了解彼此。更重要的是,通过剧本杀去拓展社交比通过其他活动容易很多,“剧本杀里其实你不是你了,你做什么都无所谓”。剧本杀的世界里没有“社交恐惧症”,只有完全放开的自我。

  肥宅龙是最早一批加入校内剧本杀社团的同学,有不少朋友都是从游戏中发展到现实生活的,在社团活动之余,他们常常一起打牌、唱歌、吃饭,“我们就是因玩而结识,最终还是落脚到玩”。

  不过,虽然剧本杀能认识很多陌生人,但能不能因此深交,终究还是要看彼此是否契合。这一点上剧本杀其实和别的社交活动没有太大区别。对一些性格内向的玩家来说,脱去角色这层保护壳,大部分剧本杀结识的朋友都成了朋友圈的“点赞之交”。进入这个圈子,没必要带有太强的目的性。

  除了玩家之外,肥宅龙拥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剧本杀DM。DM(Dungeon Master,地下城主)一词来自游戏“龙与地下城”,相当于在游戏中扮演一个主持人的角色,不断引导玩家探索不同的地方。乍一看这似乎是个很轻松的工作——拥有上帝视角,只需对着主持人手册念一念,冷场时给予提示,游离于游戏之外。事实上,市场上很多DM确实是这么干的——“为了赚钱可以同时间开两三个本,这里待一会那里待一会”。

  但在肥宅龙看来,决定成为DM,意味着要对剧本和玩家负责。在剧本杀中,DM的责任心和敬业程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玩家的游戏体验。“你自己需要把这个故事理得很清楚,你要知道每一个推理的点都在哪,每一个设计都想表达什么。不然玩家最后问你的问题你都回答不上来。” DM负责整场剧本杀的秩序维持和情节推进。为此,开本之前肥宅龙不仅会阅读主持人手册,还会梳理所有个人剧本和线索卡,在此基础上推演剧情,理清逻辑,预想玩家可能“卡壳”的剧情点做预案。“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比较尴尬的情况,像推理卡住了,或者大家方向歪了,进度太慢了,都可能影响玩家的体验,你要做的就是去控场,把节奏控制在比较舒服的地方。”

  有时DM还需要扮演剧本中的NPC,带领玩家触发剧情,或是引导玩家沉浸于剧情之中。肥宅龙在《持刀者》里时而是律所前台、时而又成了麻将馆老板……想要将他们扮演的惟妙惟肖并不容易。总之,DM虽然并不直接参与游戏,却在各个环节中无所不在。

  肥宅龙成为DM的契机很偶然——2021年10月,他的几个同学想出校打本,恰巧那个剧本正是肥宅龙不久前曾玩过的,“他们就问我能不能开,我一想好像也不难,可以尝试一次。”这一次尝试就坚持到了现在。

  这是肥宅龙第七次担任《月光下的持刀者》DM,从玩家到组织者,他已经和这个剧本共处了至少50个小时。“一车四五个小时报酬大概是180,真想赚钱的话,带带网课就不止这个数了。”作为校内剧本杀的DM,肥宅龙的投入和产出并不匹配,选择成为DM似乎有些不值得,但他依然选择继续下去。

  热爱是最好的理由。“我担任DM的每个剧本都一定是我自己认可的,或者是推理严谨紧密,玩着过瘾;或者是机制轻松流畅,让人感觉非常放松、快乐;或者是剧情精彩动人,玩过之后有所思考。总之就是,必须最少有一个长板,要让我看到闪光点。”只有真正出彩的剧本,他才会推荐给朋友们,并愿意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

  从玩家到DM,深入剧本杀圈子之后,肥宅龙产生了自己创作的念头,想要尝试着“写出一个自己原创的完整剧本”。他最喜欢的是推理故事,但是由于理科生的身份,他对自己的文笔还不太自信,目前主要是写一些情节性强的推理小故事或是案件片段。肥宅龙会注意提醒自己随时记录灵感,把想到的小思路都记下来。如今他已经完成了四、五篇短篇作品,还有一本几十页的写作手稿,第一个剧本则正在构思阶段。“现在就是吸取养分、积累经验、锻炼能力。”

  肥宅龙目前开设的都是校内剧本杀。这种剧本杀主要由校内学生社团“思维潜能开发协会”(简称“思潜”)组织。“我记得大约三年前思潜有了密室、剧本杀分部,但当时我们还没有什么自己的剧本,只是用来拼校外车的。一年前开始有校内的DM自己发车。去年十月份正式运营起来,社团开始购入剧本。”包括肥宅龙在内的校内DM们大都是社团的骨干。

  疫情之下出入校不便,校内剧本杀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供不应求。仅思潜协会剧本杀分部所开设的两个官方微信群就拥有八百余个成员,每天“发车”不断,场场爆满。肥宅龙还遇到过不少提前约好了的整车玩家来社团找DM带本,“不一定能找到人愿意接”。许多玩家认为,校内剧本杀不仅更方便,而且打本氛围更加和谐,玩家质量也比较高,即使大家是陌生人,体验依然十分舒适。

  近两年来,随着剧本杀受众范围的扩大,也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除了传统的线下剧本杀之外,通过APP或小程序参与游戏的新型剧本杀蓬勃发展起来。

  广义上的线上剧本杀起步很早,比如APP“百变大侦探”“玩吧剧本杀”“我是谜”等运营都已经相当成熟。这种线上剧本杀与线下剧本杀独立,有自己的剧本、IP甚至产业链条,剧本普遍时间较短,大都只有两到三个小时。

  新冠疫情对线下服务业的打击,使得另一种线上剧本杀骤然火爆——将线下发行的剧本搬运到线上开本。DM通过微信群等网络聊天工具把电子版剧本和线索卡分发给玩家进行阅读,并通过TT等在线语音平台进行交流。

  肥宅龙觉得这种线上本的优势主要在于价格低廉。线下剧本杀的价格从几十到数百不等,在一二线城市至少在三位数;线上剧本杀则只需要“一杯奶茶钱”。线上剧本杀的剧本也更丰富,很多高质量的剧本杀作品是独家(一个城市仅授权一个品牌的剧本杀店使用)或城限(一个城市仅授权三个品牌的剧本杀店使用)的剧本,线下一场难求,需要玩家早早排队,但在线上却应有尽有,随时可以“发车”。

  肥宅龙对线上剧本杀接触不多,因为线上体验感会下降很多,特别是情感本、欢乐本、恐怖本这种需要互动和氛围的类型。而且线上本门槛低、成本小、玩家质量也参差不齐。他对某次线上剧本杀印象格外深刻,“你能想象吗,六个人打本四个人掉线,就是他们都不说话,我一个人在那儿盘”。

  另一个无法规避的问题是版权。线上剧本杀商家的剧本从何而来?特别是那些限定发行的剧本——“说白了,这些本其实就是盗版”。在电商平台上,只需几块钱就可以买到成百上千个电子版线下剧本,而正规渠道购买一本独家本的价格在3000-5000元。长此以往,线下剧本杀店的流量受损,剧本杀创作者和发行方的收入来源随之减少,势必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结局。

  肥宅龙认为剧本杀就像一场场冒险,带领玩家们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让人们释放天性。玩一次好的剧本杀,既能提高逻辑能力、体验找出真相的快乐,也有机会能交到几个志趣相投的友人,是他在高压的现实生活中一种难得的放松方式。

  在剧本杀最初兴起的时候,肥宅龙曾以为这只是一个昙花一现的行业;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近几年来剧本杀的热度持续发酵,成为年轻人娱乐生活中的重要选择。当然,疫情对线下剧本杀产业确实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今天的剧本杀行业也存在缺少规范与监管的许多乱象,但源源不断满怀热情的创作者、店家、DM和玩家仍在涌入——“发行越来越多,开的店越来越多,知道剧本杀的人也越来越多”,剧本杀正处于蓬勃发展的上升期。

  最重要的是,疫情终会缓和,但人们渴望社交、释放焦虑的需求始终存在,对推理、对剧本杀的热爱不会消失。剧本杀是一座乌托邦,有人从这里离开,走向真实而无奈的现实世界,但总会有新的人进入,于虚拟与想象之中肆意遨游。

  肥宅龙今年大四,即将离开校园进入互联网行业工作。他坦言自己玩剧本杀的频率完全取决于“最近忙不忙”,当他真正需要把时间投入工作和生活中时,或许剧本杀就会成为一种奢侈品。“剧本杀毕竟只是一个娱乐,如果它以后跟我的工作有冲突,优先级自然要降下来。”

  本文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年《专题片及纪录片创作》课程作业,获得“新青年非虚构写作集市”优秀作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Copyright © 2002-2024 金年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1006744号-1